登山的保暖技巧,可以概括分成行进间和过夜时。行进同身体持续制造热能,在高山低温的环境下仍可维持体温不致觉得过冷,即使遭遇棱线刮起的阵阵冷风,或是天气不好遇到下雨、下雪,都可以通过服布穿搭解决寒冷的问题。戴-一顶防风的保暖帽,搭件调节温度的刷毛外套,外头再罩上风雨衣,类似这样洋葱式穿法的效果和诀窍就不再赘述。
但是在山上过夜,身体处于休息状态,失去运动产生的热能保护,很快就会冷得发抖。在山屋这种室内空间还算暖和,但如果在海拔2000多米,甚至超过3000米的高山扎营,和低温对抗的法宝就不只是多加几件外套而已了。

常有人问我,在山上搭帐篷过夜会有多冷?很简单,只有两种答案一“好冷”和“真的好冷”。即使夏季,白天艳阳高照,入夜后仍会冷得直打哆嗦,更别提秋冬季节寒流来袭,那样的寒意有多令人难受!
有年2月走白姑大山,第一天走到海拔2860米的司晏池营地,白天天气晴朗,甚至有点暴晒,据气象预报当天没有寒流锋面。由于已届融雪时分,营地也未在雪线之上,照理应该是一夜好眠。可是从地底蹿起的寒意,穿过地布、睡垫刺进骨髓,再从细胞深处蔓延到我身体的各个部位,在帐篷里就像是睡在冷冻库一一样痛苦!凌晨3点,找起床整装,拉开内帐发现外帐内部结了一层厚厚的霜,用指甲刮掉,手指头立刻冻得发白。
历经几次冷得受不了的高山野营,我整理出几个保暖小技巧,希望对一-样热爱自己背帐篷过夜的人有点帮助。
睡前不要喝太多水
要把尿液储存在膀胱,并维持在略高于体温的温度,需要耗掉过多身体的热能。所以记得睡前不要喝太多水,或是确认都排出后再钻进你的睡袋,毕竟半夜要爬出帐篷上厕所常常令人痛不欲生。
但就经验来说,很难做到把尿液完全排空。尤其在低温的高山上,因为几滴尿而觉得尿急的状况常常发生。因此,在国外也流行一种方法,带一个小水壶当作尿壶,不用离开帐篷就可以解急,而且可以将温暖的尿壶抱在怀里取暖。但是记得把尿壶贴、上专用标签,以免起床后拿去煮咖啡。
就寝前尽量摄取卡路里
卡路里是产生身体热能的燃料,没有燃料,身体这台锅炉就无法有效燃烧。如果不想吃得太撑,或是胃口不好,可以在身边推备一点高热量的小零食或行动粮,睡到一半如果觉得冷可以随时补充热量,让身体继续维持运作。
做一点暖身运动
把睡袋想象成一个保温瓶,如果装热水进去就可以保温。同理,
进睡袋前做一点开合跳或是深蹲,任何不会造成多余负担又简单的暖身操都行,暖过的身体既不畏寒又可以帮睡袋加热,是一种很好的保暖效果。但对我来说,睡觉前把充气睡垫充饱就是一一种很棒的暖身操了。
搞定你的睡袋
最快的方式,就是投资一个温暖的羽绒睡袋。一分钱一分货,比较舒适温度与极限温度数值,选择适合自己的睡袋,是让自己-一夜好眠的第一要件。

睡袋标示的“极限温度”通常仅供参考,因为还得将体感温度跟周边环境考虑进去。但越保暖的睡袋,通常就越重,体积也越大,不能两全其美,就看自己要牺牲睡眠质量还是背负重量。而如果现有的睡袋不够保暖,在不花钱更换的前提下,也有方法可以克服:
一、添购睡袋内套,可以增加保暖度,顺便维持羽绒睡袋内部的清洁。
二、 用水壶装热水丢进睡袋加温也是一个好方法。
三、不要一一打开睡袋就钻进去呼呼大睡,让它静置一段时间,等羽绒隔间里的空气饱满、膨胀之后,睡袋才有更好的温度隔绝效果。
四、部分睡袋款式的开口拉链分左、右边,如果跟伙伴购买同秋式不同方向的拉链,就可以将两个单人睡袋合体变身为双人睡袋。有了体热加温保证-夜好眠, 但前提是找到 一个肯分享的好伙伴。
就寝时的注意事项
一、 记得戴上毛帽保暖,口鼻不要用睡袋遮盖,改用透气的魔术头巾。因为从口鼻呼出来的暖空气会让睡袋受潮,从而降低保暖功能。
二、 维持双脚及袜子的干爽,必要时套上一层厚点的备用袜,甚至将你的背包清空,把双脚塞进去。呆呆另外提供了一个方法,就是脚底板贴暖宝宝,再套上一层毛袜,效果也非常不错!老一辈的人常说:“脚如果热,人就不会冷。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三、使用睡垫隔离背部与地面的接触,因为大部分的寒气都是从地面蹿起,所以,帐篷底部铺得越厚保暖效果就越好,背包里用不到的衣物、防水袋、背包套、垃圾....任何能够增加隔离效果的东西都能派上用场。在有植物的营地,也可以先在地布下面铺大量的树叶和草。
四、确保帐篷内外通风,即使外头冷得半死!设计不良的帐篷,因为空气无法有效流动,内外温差过大会使内部水汽凝结造成反潮,有人开玩笑说这就是“潮到滴水”,但如果真的睡在滴水的帐篷里,真的是笑也笑不出来了。
慎选营地
这是扎营前就必须做好的决定。判断营地的风向、 土壤的湿气、天亮后日照的范围等, 都可以影响当晚入寝后的温度和舒适程度。来在无法避风的地方扎营,使用天幕在帐篷旁搭建一个屏障吧!